首页 隆回资讯隆回文学 罗洪优秀党员邹建华:自小身残不认命,心中有爱勇担当

罗洪优秀党员邹建华:自小身残不认命,心中有爱勇担当

高罗人网 2023-08-01 17:02

袁吉六文化教育研究院人物风采——

身残志坚的党员模范,热心公益的优秀妇女邹建华

文/罗中平

罗洪梓木溪村,有一位爱心满满的同志,我从小就知道她的一些故事,偶而在党员群里见到她的发言,总觉得特别有正能量,但由于没有什么直接交往,年龄相差较大,加之我平时在老家较少,虽然两家相隔不远,却也知之不详,只知道她是梓木溪支部的邹建华同志,她曾经是茶厂的老员工,腿脚不方便,靠自己的努力,主要通过加工大米和面条,在街上买了地方建了新房子,是了不起的,很励志。后来,经过多次交往和共同关注一些公益活动,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层次的认识。一次又一次的诚心探访,她才打开了话闸子,讲述她的人生故事。


图片


从小家贫脚致残,想尽办法书读完。


她是个农家子弟,祖上世代务农,父亲是村里的老支书,清廉、正直,深受父老乡亲们爱戴,母亲也是多年的老村干、老党员。解放初期毛主席时代的村干部,家境与普通群众并没什么不同,孩子多的家庭同样为生计发愁。


建华在四岁那年的冬天,烤火时不小心把左脚踩在火盆里烧伤了,当时由于医疗条件有限,附近医院看了好几家,医师换了十几个,最终左脚从踝骨处活活烂掉了,从此落下了残疾;到了七岁那年,梓木溪大队办了耕读小学,适龄小朋友都欢欢喜喜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的上学去,建华心里好羡慕,她向父母提出要读书,父母望了望一截空着的脚,心疼的叹气说:孩子,你怎么去啊?建华倔强地表示,爬着也要去读书,一里路能爬得到。于是获得了谁给你学的机会,第一次进学校是姐姐送她去的,后来基本上是老师每天早上来家背着进教室,放学后又送回家,这样一直读了三个学期,这位老师是本村的民办教师王建民老师。二年级二学期以后,要到离家三里路远的罗洪去读书了,建华心里多么难过啊,因为担心这书读不成了。父母就安慰:“孩子,搭帮党和毛主席,你一个残疾人能写能认自己的名字了,知足吧,父母不是不送你,是条件不允许,你就在家里帮忙做点家务事吧!”就这样建华一直在家里带了两年妹妹,然而这两年里她一天也未放弃过读书的念头,用过的书和练习本都保存得好好的,一有空就看书写字,她心里多么渴望再有读书的机会!1969年十岁的时候,老师再次上门动员她父母,要继续送建华去学校读书。建华非常高兴的向父母表达了决心,再一次获得了读书的机会。但所经受的艰辛,超乎想象,每天来回的路上,她用一只脚跳一阵又爬行一阵,衣服从来没有干净过,姐姐和她一样高,也很瘦小,背不动建华,只能给她背书包,有时帮忙扶一把。别的小孩十五分钟就能走到学校,而她得走一个小时以上,就这样坚持下来,又读完了三年一学期。可就在这学期,她的头上生了一个毒疮,再次辍学了。

1973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精神的鼓舞下,公社党委和教育部门开展轰轰烈烈的《普及教育,扫除文盲》的运动,她第三次迈进了学校的大门,感觉多么幸福!她从心底里感谢党和毛主席,心想,学习路上困难重重,但前途是光明的,有信心有决心把书读好,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华得以插班进入初中之后,一个个困难摆在她面前,最大的困难还是从家里到教室的这段路要走路,家离学校有三里之遥,长大了,靠人背也不现实了,爬行也不像样,每天靠一只脚在田间小道上跳一会儿又爬行一会儿,雨天戴不稳斗笠,就披一件衣服,到校后再晾干,尤其是冰雪天,不知摔了多少跤,翻了多少个跟斗,有时实在跳不动了,又只好施展老办法,爬着前进,为了学点文化知识,她把风雨、冰雪、害羞都抛到了一边。记得有一天下着大雨,放学回家时,刚出校门不远就摔了一跤,浑身沾满了泥巴,气得哭了起来,这时袁清泉老师路过看到,要背我回家,我擦干眼泪,婉然谢绝袁老师的热情帮助。一想刚才自己哭了,心里惭愧不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中国革命胜利,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有时还要遭敌人的袭击,都没掉过一滴眼泪。今天碰上一点小困难,就哭,也未免太不争气了,她越想越惭愧,也越想越有劲头。就这样,求学路上的困难,一个一个地被克服了。


摆在建华眼前的第二大困难就是成绩赶不上班,因以前只读了三年半,四五年级没读,还耽搁了不少课程,中间又隔了三年半,插班读初中确是难上加难,困难重重。世上无难事,铁杵磨成针,何况是学习上的困难呢,建华认定是可以克服的。她上课时我一心一意听老师讲课,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分析讲解,通过老师与同学们细心帮助,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她的成绩终于赶上来了,还被评为优秀先进同学,成了全校同学学习的榜样。1977年,建华从罗洪中学首届高中班毕业。


党和政府多帮助,就业成家初尝甜。


高中毕业后,建华是乡里为数不多的女高中生。公社党委书记送她到长沙荣军医院接了假肢,1978年又安排进社办集体企业罗洪茶厂工作。茶厂是新办企业,在搞基建,她迈开两条腿,担沙子,挑石头,假肢经常磨出许多血泡,疼痛难忍,她也从不叫苦,领导夸她劳动效率比体魄健全的人还高!1982年在茶厂的附属碾米厂加工面条时,建华的右手食指被机器轧去一截,有人开启她说,这是因公致残,可以由公家给予补偿。当时她想,党如此关心我,手指断一节,也没有多大影响,就不必为领导出难题了,之后再也没有提及此事。


1983年,建华有幸与本乡邹纯伦结了婚成了家,1984年承包了茶厂的碾米加工坊,机房承包款、村提留,乡统筹款和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费等,她都如数如期交清,从未因残疾原因要求减免。她认为劳动就是幸福,能创造社会财富就是幸福,能做一个自强、自立、自信、自尊的女人就是幸福。

失业之后勇创业,培养孩子出乡关。


1988年罗洪茶厂倒闭解散,建华一家失去了生活来源,面对生活的困难她没有打退堂鼓,她向各位亲戚朋友借了钱,将倒闭企业的碾米机器购买回来,加以更新,两口子苦心经营,虽然收入不高,但勉强能维持一家的生计。1995年她大女儿九岁了,心里想着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一定要创造条件把小孩培养出来,长大成为有用之人。她就主动去隆回找了同村的袁吉松的爱人杨旦萍老师,杨老师极力支持这个想法,并同意帮她带小孩。后来孩子由三妹建和帮忙带,杨老师帮忙辅导,在三妹的耐心培养与杨老师的教育下,茁壮成长,如今孩子已经是浙江大学博士毕业,担任湖南工程学院讲师。


小女儿也一直成绩优异,已经从湖南医学院毕业,现在在广州工作。


自强自立图改变,心怀感恩不畏难。


“我的脚从四岁烂掉以后伤口未愈合,时常复发,有时疼得钻心,坚持不住也要霸蛮做事”。记得2004年满妹建民提出要给钱支持她去医院治脚,但却被她谢绝了,或许是她自尊心极强吧。她说她的理想主要是如何是把小孩培养出来,让她们长大了有个好的前程。到2009年她自己挣了些钱才去隆回人民医院做了切肢手术,算是彻底解除了身体的痛楚。她非常感恩她的家人,父母、姊妹、老公等至亲至爱的家人。


关于自己的成长,至今能自食其力,她总是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来自社会的关爱,感谢曾经帮助过她的人。


孩子的成长,她多次讲到,非常感恩杨旦萍老师的大爱帮忙,三妹一家的悉心照顾。


她讲:坎坷的人生路,生满了棘,只要我们敢去面对,敢去挑战,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成功的背后,我们可千万不要忘记曾经支持我们,帮助我们的热心人!


人生困境全不怕,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她的小女儿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俩个孩子都让她欣慰,她和她的家庭也得到了多方面的认可。邹建华多次被评为罗洪镇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获得邵阳市“自强模范”称号,2017年,邹建华的家庭被县妇联评为“五好文明家庭”。


天公如有不公平,也要自强抖精神!罗洪有这样的励志人物,无愧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阅读 674
分享到:
关注隆回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