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高平住的时间长了,心里或多或少会有这么一种埋怨:医疗条件差,公路等级低,甚至连全县排名老三的高中说没就没了。是的,近些年大高平是落伍了,这是共识,也是事实。
失望之余,我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大高平发展是不如人意,难免憋屈,心生艾怨。但客观地讲,大高平也并非一无是处,也在进步,也有发展。只是条件相对差一些,发展相对滞后一些而已。
我相信,上级领导早就看到这一点,会釆取措施,或正在付诸行动,予以矫正,力争实现均衡、全面和协调发展。父母对困难子女也往往会提携一下,作为父母官的领导对欠发达地区不会坐视不管,我们大可放心。
在落后面前,我们既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亦不能自暴自弃,自怨自艾。更不能老是让那种于事无补的负面情绪停留,更不要加以放大,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面对困局,我们要看到光明,看到希望,困则思改,穷则思变,主动适应,负重前行。在困难面前,努力比艾怨强百倍,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为此,日前我赶写了“新新高速不经过大高平也好"一文,没想到,文章还真引起了不少乡亲的共鸣,获得好评。这里,我要对肯定、鼓励和持保留意见的各位乡亲道声谢。
不过,事后一琢磨,觉得还有点意犹未尽。我觉得,凡事多往好里想,是抒缓困惑、消解艾怨的一剂良药。
一天从隆回坐车回高平,车过七江镇政府,路窄了,车慢了。途径鸟树下,有人在路边卸货,车辆不能通行,耽误了近半个小时,心里感到憋屈。当时想,假如路面再宽点,碰到上述情形,降速难免,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停车等候吧。
七江,道路的分水岭
回到家,吃完午饭,心情还是没有彻底恢复。于是我决定去6公里外的斋公坳走走看看,放松放松。我对那片山那条路是有感情的。当年去岩口一带卖铝锅,多达几十次往返于此。
好不容易爬上坳,看到一望无际的林海,风景如画,我心里豁然开朗起来。
这时,我突然想起父亲生前不知多少次说起过的事。上世纪50年代,他多次走路去往县城开会办事,走的正是我脚下的这条小路。他还告诉我们,也就是那个年代初的一天,当时的县委书记带着一名勤务员,骑马从大观出发经过这条路赶到我们家吃早饭(他与父亲不熟,是询问邻居后找到父亲的,父亲当时是基层干部)当时家里比较穷,又没接到通知,客人就吃了一些剩下的酸菜下饭,竟然非常开心,连声道谢。
想到这些,我心情轻松了许多,上午遇到的不快烟消云散。那年月,县委书记下乡都得骑马走小路,父亲去往县城开会办事完全靠11号车。如今我们出门有车坐,尽管公路不尽如人意,但相比当年,进步了不少。
退一步说,即便现在没通公路,出门仍完全靠步行,这日子不也得过吗?封建社会几千年,我们的列祖列宗不都是这样过的吗?我的爷爷当年去贵州卖红纸,不也是全靠双脚吗?想到这里,我一切都看开了,释然了。
我是赞成和提倡多走路的。年轻时,我们周边距我们最近的5个县、市中,除我们自己的县城外,其他4个无一例外都走过。
高中刚毕业的那年底,我送二姐去娄底搭车。坐火车返回新化县城才凌晨1点,为了省钱,我在街上来回走。直到天亮,才赶到汽车站购买回高平的车票。售票员告我,5日内的票已售完。没得法,尽管先晚在街上转悠多时,我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路回家。这是我第一次一天走这么远的路,虽苦犹甜。
第二年,我与堂叔去新邵县城为生产队买鱼苗,一天走一个单程;去冷水江市则是外出湘西卖鱼苗时经过。这两次都是挑着50多斤的担子和行李当天赶到的,累得晚上连翻身都难。从邵阳市区赶回高平那次也是因为买不到车票。
我现在好悔。当初为什么没将这种长途跋涉坚持下来,进行到底。要知道,竞走和长跑的世界冠军不正是这样炼成的吗。假如我能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长跑或竞走的世界冠军说不准就花落我家,非我莫属了。只是,历史没有假如。
现在,我也老了。我很感恩自己当年受过的那些苦,受过的那些累。那是我人生的一段十分难得的经历,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金不换。
因我老家与高平古县城仅一步之遥,每当心情郁闷,神情憔悴时,我就去古县城所在地的石板路上走走看看,遐想一番。当我看到这里已少得可怜,既古色古香,又陈旧破烂的矮小木房时,总有一种别样的感受在心头。责怪、失望、艾怨、焦虑?也许是,也许不是,或不全是。反正说不准,五味杂陈吧。不过,作为一个古县城的后人,我还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骄傲感的。我们虽然离新县城很远,幸运的是,我和乡亲们一样,常年累月也生活在县城里,尽管她是1700多年前的古县城。只有光辉的曾经,只有灿烂的古文明,鲜有现代化的城市气息。
在古县城的石板路上走多了,我在思考:当年的文斤县令确实不错,口碑也好,但他和他同时代的其他官员一样,有一个不小的弊端,那就是热衷于办案子,以办案为中心,办案就像喝腊肉汤。有事没事他老人家就跑到堂下桥办案去了。总以为不敲敲惊堂木就不能显示自己的权威。这么一来,案子是厘清了,社会也稳当了,但经济建设难免顾此失彼,有不务正业之嫌。不是吗?封建社会几千年,总体变化不大。不像我们现在深受人民拥护的党和政府,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人民生活为己任,变化日新月异,成就举世瞩目。
当然,按现在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古时的文县令,有失公允,一己之见,权当信口开河。
在我老家的一侧,就是一个叫马落桥的小地方。高平县存续时,上边官员骑马至此,得下马改步行去县衙,故名。自从通了客车,这里也成了一个固定的乘客上下点。说来也怪,我每次从外地回来到此下车,无论是卖鱼苗返乡,还是卖铝锅回家,虽一身疲惫,也免不了有一种官员下马改步行的感觉。
想当年文斤县令,虽贵为一县之长,出门还得骑马,够辛苦的。如今我们出门就有车坐,多好呀!尊敬的文县令,假如您真的在天有灵,可别嫉妒我们哦。要怪也只能怪您老领导生不逢时,早生了千多年。
小坳遗址/暗房美姿映像李乐沅 摄
古时,迎光不叫迎光,而是叫迎官,迎光有一座桥,叫迎光桥,是迎接上边官员的具体位置,即古高平县衙的人迎接上边官员的地方。现如今,高平县早已作古,迎官桥也早已无官可迎。
不过,我的妻子娘家就在迎光。当年媒人找到她介绍对象时,她问男的家住哪里。媒人告诉她,家住古县场。哪知妻子一听竟满口答应。后来她发现不对,所谓的古县场除了地势平坦一点,与其他村子没啥两样。此时,木已成舟,悔之晚矣。一声叹息“一朵鲜花插到你牛粪上"过后,也只能乖乖地投怀送抱。
那年月,男女处对象一般要经过好些年才成亲。我就经过5年漫长的磨合与考验。真真正正的久经考验。此外,还经过了“酒精考验。"在5年恋爱期上过的酒席不下50场次。那年月,我们婚前是绝对守规矩的,连走路两人也得相隔一米距(不同于现在因防疫而规定的人与人的间隔距离)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离婚的极少。不像现在有的年轻人,一见钟情,一拍即合,打闪电战。结果往往是,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起狼烟。
那年月,逢年过节什么的,我都要去接未婚妻,前后不下30次。每次接她,我除了收获爱情,还总会有一种迎官的别样情怀,倍儿爽。
去我们的县城有点远,多耗时不算,还得多花钱。所以,在参加公务员考试前近10年农村滚爬摸打的日子里,我和我的绝大多数乡亲一样,一次县城也没去过。
还好,有更多的县城〈市区)距我们更近。且不是一个,而是成群结队,整整4个,意寓四季发财。其中竟还包括一个地级市。它们分别是:新化县城(城关镇)、新邵县城(酿溪镇)、冷水江市区和邵阳市区。
非但如此,它们距我们的距离不约而同,竟然都在55公里左右,与我们自己的县城比,近了约15公里。对此,除了困惑与不解,更多的是自豪与骄傲。
理由有三。一是我们的家就在古县城里,即便现在的县城去不了,古县城的感觉也不错哦。尽管她鲜有当代县城的新潮与浪漫;二是假如想去县城或市区,相比其他地方,我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三是我们有这么多的城市环绕,我们自己的县城,比其他4个县城(市区)都远,堪称一绝,举世无双。有幸生活在这么一块宝地,足可引以为傲,为之自豪。
十重大界是近年涌现出来的旅游网红景点,声名远播。对于十重大界,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一则,我有亲戚就住在十重大界的板山里,多有往来;二则,我考上公务员后的第一个工作地点,就在侯田乡政府,与之零距离接触是家常便饭。近些年,当我为家乡的落伍而一筹莫展,不知所措,暗自伤神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她,想起她的美。急不可耐时,就付诸行动,亲临其境,登山赏花。以此陶醉我的心,抚慰我的愁,化解我的怨,净化我的情。
又是一年花开季。去年5月下旬,我一鼓作气爬上山。此时,十重大界上春风荡漾,气候宜人,花儿正红,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哀怨与忧愁,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全是美好与憧憬。
我想,此时此刻,我该高歌一曲,放飞自我,激扬乡愁。于是,一首《又见山里红》脱口而出,一气呵成,回荡山谷,响彻云霄。
又见山里红
久别的山里红
你把太阳的色彩
浓缩成故乡情
又见山里红
故乡的山里红
你把燃烧的岁月
融化在我心中
……
作者简介:周建民,笔名二甲元年,隆回高平镇小坳村四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