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隆回资讯隆回新闻 曾国藩、郭嵩焘与隆回横板桥

曾国藩、郭嵩焘与隆回横板桥

廖金求 2021-11-01 11:05
曾国藩、郭嵩焘与横板桥
文:廖金求

曾国藩、郭嵩焘,两位湘军创立者,击败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大功臣。似乎与横板桥没半点关系,但当你打开曾国藩日记和郭嵩焘诗文集里,你就能找到答案。

曾国藩(1811-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双峰荷叶镇天子坪),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入翰林院(皇帝秘书),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一举成名天下知,当时的宗族观念非常强。曾国藩在功成名就的道光十九年(1839年),也就是中进士的第二年,特意为答谢曾氏宗亲,从老家启程,遍寻周边宗亲,以昭告族人,应该说,曾国藩此行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所以他准备得很充分,从他的日记中也可以看出。九月初二,曾国藩来到高沙市(现洞口高沙镇),初三,到马鞍(属高沙),初四,曾国藩抵达横板桥,夜宿横板桥。因"横"在方言中又称为"黄",所以曾国藩日记写为"黄"。因急着赶路,曾国藩一行第二天就去了十里山(现属七江)。而高山的曾八宗祠,曾国藩祖孙三代曾题诗,曾国藩在功成名就后,曾题匾曰:春风沂水。足见他对宗族祠堂的重视。曾八宗祠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图片
郭嵩焘(1818年—1891年),乳名龄儿,学名先杞,后改名嵩焘。湖南湘阴城西人。晚清官员,曾官至广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湘军创建者之一,进士出身,是晚清经世派代表,与魏源是一生的知己。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化教育体系,洋为中用。中国首位驻外使节(驻英、法公使)。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忍辱负重,实际他是大智若愚。不与清朝顽固派同流合污,但他永远被后人所敬仰。
图片
郭嵩焘来横板桥的时间大概是1856年左右,当时太平天国主动出击,清军节节败退,受曾国藩派遣赴湖南、浙江等处筹晌。郭从宝庆府(邵阳)经新化,至六都寨,到横板桥,再经高沙入武冈城,再到新宁,从三阁司回来的,经过桃花坪时正值下雪。而到横板桥时,郭嵩焘住在横板桥南面的茅屋客棧里,当时正值深秋,西洋江水波涛翻滚,天气凉爽,把郭大人惊醒了。于是郭大人辗转反侧,干脆支枕听西洋江的浪涛声,或许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征粮而发愁,苦思冥想;或许已到寒秋,冷的睡不着。于是,在作者的笔下,横板桥是这样的:"秋风万里数江程,犹剩资湘一水清。黄板桥南旧茅屋,夜凉支枕听涛声"。


横板桥,在清朝时期,称为横板桥市,这里的市,应理解为集市,当时有客棧,有驿站。同时它为西洋江与横罗溪的交汇处,湘黔古道的一部分,同时这里也是廖、萧二姓的聚集地,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横板桥也是充满灵性,浸润着灵气的风水宝地。所以曾国藩和郭嵩焘路过这里并留下墨宝,为瑰丽横板桥增光亮彩,实在是正常不过的。
岁月悠悠,但愿,横板桥的繁荣和历史就象脚下的西洋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阅读 2636
分享到:
关注隆回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