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隆回资讯隆回新闻 隆回大桥修建始末

隆回大桥修建始末

王富启 2021-10-29 11:11

                   图片

导 读
从隆回县城到紫阳区这座桥之所以难修,除了河床宽,河水也特别深,特别是靠县城这边,码头上游一侧,河中有块巨石,无论涨多大水,它都如一顶青灰色礼帽浮在水面,所以叫“帽子峡”,其附近水域枯水季节水深也达5米,并且还多漩涡,每年有人在此擅自下水而溺毙,叫人望而生畏。

隆回大桥修建始末
文/王富启  图/刘小溪
修桥之梦

01
--------------▽--------------

隆回县城桃洪镇坐落在资水上游,这里商贾云集,经贸发达,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而围绕于县城四周的紫阳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共12个公社,其中,南岸有5个,北岸有7个,人口138000余人,是县里最大的一个区。两岸群众往来交通全靠月光码头的6条木渡船摆渡。由于渡口处河面宽,水流湍急,每逢大雨,当水位涨至警戒水位的标记时,渡船全部停航,不管有多大多急的事情,想去对岸,也只能望河兴叹。
1947年,国民党军官丁文彪说要修大桥,当地百姓踊跃捐款,连过路的行人也慷慨解囊,但最后仅派人在紫阳街樟树下的一条小溪上修了一条5米长的小拱桥。

1970年3月,我调到“战备交通指挥部”任副指挥长,暗下决心,一定要修座大桥。设计图也绘好了,遗憾未能如愿。
1973年2月,县里调我到紫阳担任中共紫阳区核心小组组长(区委书记)、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区长)。接到任命,我发自内心感到高兴:紫阳区是修大桥的位置所在地,我又可以继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修建隆回大桥了!  
我经常要坐船过河,曾看到两个壮汉抬着一头肥猪去县收购站,前面的人上了船,后面的人还没有挤上去,船老大在船头看不到,一声喊“开船”突然用力一撑,由于船的冲力,抬后面的又拽着,将抬前面的人一拖滑到河里,结果抬后头的人也被拽到河里,猪哇哇叫,人也气得大叫大骂。也曾看到有些人去县城买大粪做肥料,两只粪桶装得满满的坐船,因为船身左右摇晃、大粪淌到旁边人的身上、买米的箩筐上,弄得臭气熏天,船上吵骂声不断。还看到过那些大肚的孕妇和腿脚不便的老人,上船挤不过别人,下船后脚跟不上前脚……最让我难受的是,在一个将近年关的日子,船将要开的时候,一个拎着装满鸡蛋小篮子的老大娘匆匆赶来,可是一脚踏空,掉入冰冷的河里,不仅衣服湿了半截,而且“蛋打篮空”。
这样一幕又一幕让我无限心酸、心痛、着急,群众的呼声、怨声、骂声,进一步激发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
1976年7月初,得知前县总工会主席符国的女儿裘荣华在国家物资部工作,物资部搞钢材指标总有些门路,通过寻问,我得到了她的通信地址和联系方式。
出差路过北京的时候,我抓紧时间联系裘荣华,对她说明我和她父亲的关系以及我的来意。
我和裘荣华素不相识,见面时她挺热情,说:“王书记,修大桥是件大好事,隆回是我的家乡,我愿意出力,不过我只是个具体办事员,办事不掌权,但我会尽力的。”
我见她热情、说话贴心,愿意帮忙,便提出具体要求:“修这座大桥需要80吨钢材,你能不能帮忙批40吨的指标?”小裘说:“具体能批多少我不敢说,我希望能为家乡办点事。” 事后这位乡情浓郁的小裘还为我们解决了30吨钢材。
02
--------------▽--------------

1976年8月6日,我找到县计委副主任王生焱和阳永昌同志,表达了我们紫阳干部群众要求修桥的强烈愿望。王生焱副主任为我的义正词严所感动,答应帮忙。
8月11号,阳永昌从长沙打来电话,说向省交通厅田副厅长提出修桥请求,田副厅长接待热情,但态度不明朗,只说可以考虑。
我接到电话,第二天急急忙忙赶到了长沙,在湘江大桥旁边的民房(隆回航运站租的)中和张鹤寿、阳永昌会合。他们把向地区交通局、省交通厅汇报、请求的过程和情况一五一十地详细告诉我。我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直接找厅长马壮昆。马厅长工作上雷厉风行、敢作敢为,我听过他在大会上发言,因而认识他。
8月15号上午8点,我准时赶到交通厅,一直等到中午12点才见到马厅长,我详细地向他介绍了有关修桥的情况。马厅长说:“看来你很贴近群众,修桥的决心很大,我会考虑你的要求,但还要再听听技术部门的意见才能决定……”
从省交通厅出来,我长长地吁了一口大气。8月的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头上,我却感觉不到炎热难当,一路轻松走回住所,沉醉于清风送爽,阳光明媚的“意境”之中。   
1976年的9月9日,县交通局通知我:省里批准了修大桥的请求!并将分期下拨63万资金,只是“三材”(木材、钢材、水泥)要我们自己负责。
上头建议成立一个指挥部,由我担任指挥长,马志贤担任政委。会上确定由我管大桥工程,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谢德宝专职抓大桥工程,并从区机关、区属部门、学校、医院抽调人员。会后又征得县交通局和桃洪镇的意见,同意派人参加,从而充实大桥指挥部。   
面对如此浩大的修桥工程,并且资金缺口大、三材没有,确实困难重重,但我们有信心战胜困难、修好大桥。
9月16号,区里召开了公社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部署修桥派工等事项。
全民修桥的热情点燃了紫阳的每一个角落,在动员部署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全区人民共献出杉木500根,楠竹1000根,编织草袋3.0433万个。县城桃洪镇每一户居民也送上锤好的小石子100斤。
10月1号,在紫阳区召开了建桥开工誓师大会,县革委副主任简运河、县革委副主任兼修桥指挥部政委马志贤到会,号召大家齐心协力、修好幸福桥。

03
--------------▽--------------

我们遇到了施工中的第一道难题:围堰。囿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工程机械的条件,我们只能采用最原始、最古老的办法——竹篓围堰。
从隆回县城到紫阳区这座桥之所以难修,除了河床宽,河水也特别深,特别是靠县城这边,码头上游一侧,河中有块巨石,无论涨多大水,它都如一顶青灰色礼帽浮在水面,所以叫“帽子峡”,其附近水域枯水季节水深也达5米,并且还多漩涡,每年有人在此擅自下水而溺毙,叫人望而生畏。
二号桥墩水域水深5米,竹篓就必须要有6米,山上没有那么长的楠竹,只能两根接成一根,这么一个又长又重的大竹篓,一条船一次只能运送一个,放入水中的时候,还要特别小心,一旦倾倒入水中,竹篓根本无法再扶起来,留在水底形成涵洞,给以后抽水清基带来麻烦。
尽管我们放每个竹篓都派了技术人员在场,尽管施工过程都小心翼翼,无奈水流太急太深,竹篓还是倒了一些。有的是刚放下水就倒了,有的则是装满卵石,人一走,竹篓跟着就倒。为了竹篓和竹篓之间相互支撑,我们将部分竹篓用小竹小树串起来,结果串而不稳,一块倒下。
围堰失败,有人冷言冷语了:真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单凭一个区的能力,哪里修得起那么长那么大的大桥呀!
在这种时刻,我不断告诫自己,任何成功的结果都可能有一段失败的过程,一定不能自乱阵脚。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从失败中寻找原因、想出办法。
通过和技术人员以及在施工现场的干部群众交换意见,总结经验,我们研究制定了一套应对的方案,在大家的努力之下,终于按规定把竹篓全部安放固定,顺利合龙,围堰成功。
“帽子峡”这一自然景观就这样成为历史,被湮灭在二号桥墩底下。
围堰的时间,我们用了一个半月,远远超过原来的计划。


04
--------------▽--------------

按照计划,所有桥墩都要在枯水季节抢出水面。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我管的二号墩尚未抽水清基。
开始抽水了,16台抽水机同时抽水也不顶用,因为先前倒下去的竹篓形成了涵洞,这样里面在抽水、涵洞又马上灌进来水,一个上午过去,围堰里面的水似乎没有一点减少的迹象,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一个办法——堵!于是,从供销社买来新的棉絮,大家争先恐后要下水堵漏。那可是寒冬腊月呀,河面上北风呼啸,河水像刀子一样冷得扎人。省交通设计院的技术员胡汉华和供销社的职工罗金楚奋不顾身下到5米多深的水里,等他们从水里面再冒上来,全身都冻成了紫色。我们赶紧他们送往医院。
岸边的群众看到他们,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赞道:这是真正的英雄呀!
连续抽了几天的水,进展还是不大,眼看春节快到,民工都要回家过年,加上我要去长沙参加全省四级干部会议,抽水就暂停了。
这个时候又有人出来讲闲话了,说紫阳人民不怕苦、不怕累,确实精神可嘉,但修桥是要讲实力的,光靠一股子勇气,是不行的。
旁人的议论,可以鞭策我们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过完春节,我们同省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开会,研究如何决战二号桥墩。
最后,制定了三大措施:
第一,加大抽水设备。我们请求0722部队支援。0722部队是工程兵部队,有很大马力的抽水设备。我向部队的王团长、钟政委求援,他们欣然应允,还派了工程兵迅速用卡车连人带设备送到了工地。
此外,调动本区附近所有的大型抽水机。这里的群众最支持修桥,一呼百应,要什么就送什么,很快就调来全部的抽水机。
第二,继续到供销社买棉絮,在围堰内堵漏洞。
第三,快速往竹篓围堰的外面倒土,倒土的速度要快于流水冲走土的速度,才会慢慢在涵洞外面形成土墙,挡住进水。
这是一场人与流水争速度、比输赢的战斗。以当时的条件,只能靠民工用肩膀将土一担担挑上围堰。
担当这次挑土任务的是天福公社。公社书记郭东成在现场指挥并亲自上阵挑土,其他干部也都四班,每一班由大队领导带领。同江大队书记钱诗玉,年过花甲,但干劲大,所带的队伍提前半小时到达,等候交接班。
经过两天两夜的奋战,围堰外面土墙终于形成,涵洞不进水了,这时,抽水机的作用有效发挥,围堰内的水慢慢下降,终于见底了。施工人员赶紧刷洗清基,埋钢筋,采用快干水泥,一个星期后,二号桥墩终于露出水面。

05
--------------▽--------------

8月份开始打桩,9月份,所有的桩全部打好。桥拱模板很快搭好,和一号桥墩的接轨。
就在我们一切进展顺利,模板搭好,只等铺钢筋灌注水泥的时候,祸从天降。
9月16号晚,资水上游的洞口县山洪暴发。那时气象和通讯都不发达,等到第二天清早我们发现时,拱架模板冲毁了一孔半,1000多立方的木材被水冲走。
我们的“三材”来之不易呀!还好发现得早。经过20多个小时的奋战,被冲走的木材收拢来,一清点,1000多立方的木材只差了十几立方,有个别人捞起了木材偷偷用土埋藏起来,最后被其他人揭发便交回指挥部。
洪水可以冲垮拱架模板,但冲不垮我们修桥的信心。
为了不影响大桥施工进度,指挥部提出:奋战10天,把拱架模板重新搭起来。
在紫阳的群众支持下,公社领导和民工群情激昂,纷纷表态要为紫阳人们争口气。
由于干部民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原本要求10天完成的任务,8天就完成了,被洪水冲垮的大桥模板,又重新完好地出现在眼前。
为了方便县城人民今后饮用自来水的方便,我们在大桥两侧又预埋了自来水管。
在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历时近两年,长203米的隆回大桥终于竣工。
1978年12月26日,隆回大桥举行通车典礼。从此,人们告别摆渡,再也不愁过河难。大桥上,往来人群熙熙攘攘,络绎不绝;过往车辆川流不息,畅通无阻。


阅读 3080
分享到:
关注隆回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