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隆回资讯隆回新闻 隆回,失落的罗子团

隆回,失落的罗子团

醉美隆回西 2021-08-09 17:52

失落的罗子团
文:廖金求

罗子团,一个带有满清遗风的名字,朴素而又不失文雅。你想,罗子团既不是以罗姓为主,也没有部队驻扎,但它和中团一样,是隆回境内仅存的两个团(清末曾设里、团、村等)之一。清朝末年,罗子团属武冈州义龙里罗紫团,后为简化,罗紫团便成为罗子团,一直沿用至今。
图片
关于罗子团的来历,道光《宝庆府志》上有记载:罗紫塘有罗塘湫,广数亩,灌田数十亩,将雨则湫中隐约有五色奇光夺目,雨至则止。


另据民间传说,相传明代初有仙骡夜间出来偷吃禾苗,被人追至无路可逃后钻入塘中。但不管官方记载也好,民间传说也罢,罗子团一如既往地以博大的胸怀滋润着这里朴实的人们,每一次的重逢都是那样激情澎湃,每一次的回眸都是浸入骨髓的怀念。
罗子团的历史无从考证,由于远离中央政权,又属蛮夷,当时金兵南下,罗子团一带是躲避战乱的好去处。因此,自宋朝开始,绵延元明清,罗子团便逐渐繁荣起来,萧氏始祖一菊公、戴姓始祖千胜公、廖氏始祖六郎公都以罗子团为中心,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或先或后地在这片热土上播洒汗水,躬耕田亩,造就了今天罗子团村落林立、饮烟袅袅、或白云深处、或横罗溪旁,到处是屋舍林立、鸡犬相鸣的繁华。
只是这大山也好,小溪也罢。罗子团终究只是偏隅于隆回西的一个边陲地带,人多地少决定了罗子团的未来。霸的蛮、肯呷亏的罗子团人早就深谙只有走出去才有发展的机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还未改革开放,大批的罗子团人去怀化淘金,或从事建筑行业,或有点积蓄后在怀化落地生根,做五金或建材,倒也搞得风生水起。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更多的罗子团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或党政要员、或科研能手,学科的带头人,或投资创业,成为商界领袖……如今,大江南北、长城內外、北上广深,都有罗子团人奋斗的足迹。每年的中考,罗子团中学都在横板桥镇中心学校中排第一,其实力可见一斑。
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罗子团的交通变得落伍了。横荷公路一下子把罗子团打回原形。横荷有路坑为径,发展无期苦作舟。


由于交通不便,罗子团单身汉日益增多,有些罗子团老板不喜欢在家乡投资。尤其是与横板桥的联系,由于未直通班车,罗子团人喜欢去荷香桥凑热闹,而横板桥,只有在他们办事时才走一趟。更有甚者,有部分罗子团人把荷香桥称街上,每逢赶场日,田心、荷叶塘、周庄、蚂蝗、纠龙、朝堂、礼贤、曾家山、石燕等地很多人都喜欢去荷香桥逛一逛。
乡愁是什么?是炭山园水库的绿、高龙桥、屋里坪的险、周庄的周姓大家族、丁家、樟树湾、稠树、茅铺故事的源远流长,以及横罗溪的九曲十八转…
图片
由于罗子团一带大多为江西移民后裔,几百年以来,这里保留了江西那边的文化风俗礼仪,虽与六都寨、荷香桥搭界,但罗子团仍然为赣方言片区,这里至今保留很多江西风俗习惯,把爷爷叫嗲嗲等等,过年赶早吃团圆饭,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姑丈,这些习俗都保留下来了。
由于古时罗子团属梅山地区,梅山文化烙印在这里随处可见,道教佛教相互交映,奏南岳、做道场等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记忆中,石燕、泌水岩的蜜枣、涧山、窑上的窑货、罗子团横板桥一带的煤炭、柿子曾风靡一时。宋鹤鸣曾诗云:"柿染红霞天地醉,枣笼彩帐宝珠弹。煤龙一脉钟灵秀,陶釉干窑吐玉颜"。
图片
而今,这些都已退出公众视野,偶尔也成为饭后谈资。只有石燕戴家大院、那斑驳陆离的槽门、长满青苔的石磨、石臼以及青石台阶,仿佛在诉说主人的辉煌。
要想富,先修路。由于横荷公路破烂不堪,从2003年到现在,十多年了,一直未曾大修过,现已严重阻碍罗子团经济的发展。今年也未纳入隆回县大修计划,似乎横荷公路变得遥遥无期。因此,做为罗子团人,我们在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外,还要动员罗子团在外的政商人士的大力支持,毕竟,罗子团是我们永远的根。
但愿,罗子团不再失落,尤其是交通设施。
图片
廖金求,横板桥车田江人,高中(隆回十中)时曾任文学社长,喜欢诗和远方,也曾漂泊过,办过厂,开过店。现在隆回发展,有自己的经销商和客户群。经营范围:净水机、桶装水:古井山泉、和一山泉。年销量十万桶。

来源:醉美隆回西


阅读 3073
分享到:
关注隆回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