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白马湖的旗帜在雪峰之巅飘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隆回人民为兴修水利,在白马山脚修筑木瓜山水库,把发源于雪峰山脉的潺潺细流汇成十里高峡平湖,幽深的湖面如巨大的海带般翠绿欲滴,晶莹碧透,万顷清波,湖边林木森森、绿荫如黛,湖水青山两相辉映,远观山顶一排风力发电的风车桨片随风转动,白云悠悠,清风徐来。

近段时间,隆回以一曲神曲《早安隆回》红遍全球,几乎是红得发紫。隆回顺势而为,把隆回的文旅事业推上新的高潮。各路领导主动出击,参加各种高峰论坛,借《早安隆回》的春风,到处宣传隆回,播撒希望,各路文人骚客,流量平台也浑身解数,让这波流量持续发酵。
上天赐给隆回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抓住了就是风口,隆回,已经进入文旅产业的快车道,准备一路狂飙。加油吧,隆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隆(回)。
但在众多渠道推荐隆回时,可是关于隆回西的篇幅不多。尤其是木瓜山水库,犹抱琵琶半遮面,有藏在闺中无人知的感觉。木瓜山水库,有颜值,也有内涵,只是宣传力度不够。
为了提高木瓜山水库的知名度,很多网友强烈建议把木瓜山水库改名成白马湖,让木瓜山水库在这次流量中分一杯羹。理由如下:
一:湖南白马山是见证中国人民群众各个民族抗日胜利的英雄山。白马山麓及周边百余公里内,是抗日战争最后大会战雪峰山会战主战场。日寇在此十多个战地损兵折将20000余,白马山是见证中华民族八年抗日胜利的英雄山,是涤荡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中华脊梁之一。
二:白马山一带曾是北宋、元明清瑶民起义的根据地。这里周边地区的景点十分密集,有利于发挥旅游的集团效应。
三:山上有文物保护单位宝莲仙寺,祀陈友谅三个女儿(白马仙娘)有着传奇的故事。

四:木瓜山水库的水主要来源于白马山广袤植被的积水,树有根水有源,改成白马湖顺理成章,名归言顺!
五:白马山是一本书,一部厚重的历史,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记载,明朝嘉靖年间编撰的《湖广图经志书》卷十六“山川·武冈”载:“白马山,在州北一百三十里,高数百丈,山上常有云气类白马,故名。”明朝隆庆《宝庆府志》卷三“山川·武冈”,清康熙《武冈州志》卷二“地理·山川”,康熙《宝庆府志》卷十二“山川·武冈州”均有类似记载。武冈的白马山何时划归邵阳县管辖呢?嘉庆《武冈州志》卷十七“山川考”:“白马山,城北百三十里,时有云气往来似白马。”该志创稿于嘉庆二十二年四月,竣工于当年八月,宝庆知府柳迈祖监定,武冈知州许绍宗纂修,新化学者邓显鹤编辑。等到邓显鹤纂修道光《宝庆府志》时,白马山已归入邵阳县北隆回五都,这大山管辖权的变更很可能是在嘉庆、道光之间。嘉庆二十五年刊行《邵阳县志》时,柳迈祖仍是宝庆知府,该书卷五“山川”:“白马山,县西百八十里隆回五都,山如藩篱,绵亘三十余里,郡中第一高峰也。”由此可知,白马山在嘉庆二十三、二十四这两年之间由武冈划归了邵阳县。道光《宝庆府志》卷六十三记载了北隆回五都西南界武冈的沙蓝水团、上山峒、鱼子溪。
六:”隆回白马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落鞍。”白马山主峰高度1781米,有成为旗帜的天然优势!
就像六都寨水库,没改名就是一座水库,改名魏源湖,水库里面的鳞鳞波涛就是泛起的思想之光。。。。。木瓜山水库改成白马湖,不仅是水库,更是一首诗,一部历史,一个传说。让白马湖的水犹于流量,奔流而下。
各级单位一定要行动起来,尽快把木瓜山水库改成“白马湖”,让“白马湖”成为隆回文旅的一面旗帜,在雪峰之巅高高飘扬!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醉美隆回西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隆回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200664305@qq.com)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