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隆回资讯隆回文学 见底蕴松潘——跟着城投滇川游之十五

见底蕴松潘——跟着城投滇川游之十五

魏源湖畔 2024-06-06 16:21
见底蕴松潘

——跟着城投滇川游之十五
游过黄龙,吃过中餐,大家就准备去松潘。松潘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是汉民族与多个边陲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千百年来,他们在这里贸易往来、文化交融,逐渐形成了“重商、亲商、安商”的环境。“茶马商道互市忙,松潘城内汉藏亲”。如今,藏族、羌族、回族、汉族的人们在这里开着店、摆着摊,忙碌而谐和。
一路奔波,我们首先来到由邓小平题写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牌匾前面,大家心怀敬意,坐在一起,拍了合照,留下记忆。然后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各自分飞。我在牌匾前面,盘恒良久,思绪纷飞,好久好久,杂乱的思绪在脑中渐次分明起来。

图片

据我所知,坐落在这里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总碑,耸立在元宝山顶,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这块总碑高41.3米、重10吨,基座为2.5米高的汉白玉,碑身为亚金铜贴面的三角立柱体,碑顶的造型是一位红军战士双手高举,一手持花,一手持枪,寓意红军长征的胜利。碑体金光闪闪,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那些峥嵘的岁月,让人难以忘怀。
红军长征走过四川,谱写了众多的英雄壮歌。其中经过阿坝州时,红军多次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翻越了人迹罕至、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达古山等,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松潘草地,红军将士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最终成功打开了北上的出路。这一段历程,惊心动魄,生动地体现了长征精神,也与阿坝州各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
红军长征纪念碑矗立山顶,从山下到山顶,需要跨越700余级台阶,这700余级台阶象征红军长征经过了700多个日日夜夜才到达陕北。整个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包括红军长征纪念馆、大型花岗石群雕等等。通过这些文字、影像以及栩栩如生的雕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与辉煌。如今,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已成为游客来到阿坝旅游必须打卡的胜地。人们在这里缅怀革命先烈,感知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

图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战略转移。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豪气,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精神赞歌,描绘了中国革命史上恢弘壮阔的历史图景。毛泽东主席评价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红军在阿坝休整了一年多,是长征途中驻留时间最长,经过地域最广,讨论最为激烈,穿越的雪山草地最多,召开重要会议也最多的一个所在。在这里,铸就了伟大的雪山草地精神,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牦牛革命”。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筹建红军长征纪念碑园,并铸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红军当时在阿坝休整的背景是红军与彝族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之后,面临着艰苦卓绝的环境,身处高寒的雪山草地,又在国民党围追堵截的恶劣环境中,红军与这里的少数民族一起,在这里苦受苦熬了一年多时间,暂时缓解了粮食紧缺的情况,红军上下得到了有益的休整。特别是松潘的自然地理条件,使红军获得了天然的庇护。这里山高水远,地形独特,自南向北犹如一个天然的喇叭口,易守难攻,使当时的国民党蒋介石无能为力。正是在这里红军吹响了北上的号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松潘自古以来是汉地的边陲重镇,汉藏交织的历史交点。杜甫诗云:“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唐贞观八年(634) 松赞干布派遣使节入唐朝请求和亲,最初被唐太宗婉拒。后松赞干布屯兵松州,为唐军所败而还藏,遂再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唐太宗为松赞干布的诚意所感动,同意了和亲请求。松潘也成为汉藏和亲、民族和美的历史见证,开启了松潘千年民族团结稳定的典范。

图片

1253年,忽必烈率蒙古铁骑过六盘山、临洮后,也驻军松潘,兵分三路,翻越大雪山,经理塘、稻城亚丁挥师南下,横跨大渡河,过巨甸、石鼓的金沙江后,到达云南丽江灭掉了大理国,最终迂回打败南宋,一统中国,开辟了藏蒙走廊。在元代,松潘沿袭唐宋茶马古道互市的传统,将甘、青地区商人从洮州、河州、西宁等地引入茶马互市,松潘成了开展贸易的集散地。
明代,松潘茶马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并形成官方的管理机制,以茶治边,维护汉藏稳定。《明史》卷八十《食货志四》记载:“檄秦蜀二府,发都司官军于松潘、 碉门、黎、雅、河州、临洮及入西番关口外,巡禁私茶之出境者。”
几百年后,红军长征同样是以松潘为节点,北上往川、甘、青交汇处行军,突破国民党胡宗南等部的围剿夹击。在雪山草地之间进出,在时空之处交汇,将历史的古道、传统的商道,转变成红军长征的胜利之路。在蒙古铁骑与茶马古道的铃当声中,红军吟唱出了运筹帷幄的智慧。司马迁说中国的丰功伟业“收功实者常于西北”。红军从这里北上建立陕甘宁根据地,因此松潘奠定长征丰碑坚实座。
松潘是红军北上的出发之地,是雪山草地精神的铸就之地,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放歌之地。红军长征纪念总碑,永远高矗于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上,“金碑夕照”是红军长征的光明之塔,是离天最近的高原之“红”。

图片

有感于松潘的历史,有感于松潘的深厚底蕴,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情不自禁地赋诗两首,以记情怀。
一、咏红军松潘会师台
松潘纪念碑,矗立会师台。
意载长征史,文陈砥柱才。
红军休整处。睦族润尘埃。
游者情恭敬,胸怀韵律来。
二、游松潘
红军三路汇松潘,万里长征路渐宽。
休整一年稠底蕴,从容北上万民欢。

——END——


图片

作者简介

廖伟仁:微名“三闲”,1956年生人,隆回二中三十八班学生(1973年1月毕业),曾任隆回八中、隆回十三中教师,搞过教研,当过局长,任过公司董事长,现退休在家。先后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文科》《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中国土地》《国土资源》《国土资源通讯》《国土资源报》及《估价师通讯》《湖南日报》《邵阳日报》等公开发表纸质文章200余篇。著有《中学语文板书图示教学》《三闲回忆录》《三闲游记》《三闲诗韵》《三闲扯淡》等书,公开发表微刊文章百余万字。事迹入选《语文教坛明星录》、《中华教育名人大辞典》、《潮涌大江流》以及《中国廖氏通书》等。最近两年先后任《翰林国粹》《石鼓诗刊》《竹韵江苏》《竹韵巴蜀》《中诗报优选刊》等诗刊的名誉主编,副主编,刊物顾问。并在这些刊物发表诗词曲赋联对近千首(篇),诗词评论百余篇。


阅读 787 1
分享到:
关注隆回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