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隆回资讯隆回文学 邂逅滇池——跟着城投滇川游之二

邂逅滇池——跟着城投滇川游之二

魏源湖畔 2024-04-29 09:54
邂逅滇池
——跟着城投滇川游之二

作者|三闲

10月21日下午5点,我们一行从路林石林赶到了昆明,目的是观赏美景,打卡滇池。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是国家三大重点保护湖泊之一,位于云南省昆明坝子中央,东起呈贡区旁,西至西山之麓,北临大观公园,南入晋宁县内。滇池湖面海拔1886米,流域面积330平方公里,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
对于滇池的名称由来有四种说法。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滇池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这是从地理形态上讲。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者,颠也。”也有的认为是彝语的“甸”,即大坝子之意。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氐羌“叟族”、“僰族”或“填戎”),楚将庄蹻入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先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第四种说法认为:“滇”是壮语的“亭”或“祠”,指祠堂的所在地。

下榻酒店,不少的人已经摊了,不想出门,但来昆明一趟,情思万缕,不打卡滇池,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所以大家虽然都很累,但根据安排,明天就要去大理,没时间拖延,所以不得不抓紧时间。放下行李,就马不停蹄,匆匆出发,前往滇池。在去往滇池道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边走边拍,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到达了苍茫浩渺的滇池湖畔。
夕阳犹如恋人的脸盘,羞涩地洒在滇池旁边的景物上,眨着柔情万种的眼睛。湖风带着千丝万缕的柔情,穿越千山万水,洋溢在这片梦幻般的水域上。若大滇池,宛如大地的明眸,清澈而神秘,静卧在秋天的怀抱中,与苍穹对话,与白云共舞。
湖面上微风荡漾,像少女的呢喃,轻轻拂过,在湖面激起层层细腻的涟漪。湖水宛如含笑的眼眸,流转着羞涩与灵动,与游人对眼。湖畔的柳树,嫩绿的叶片,丝丝缕缕,如诗如画,随风轻荡,仿佛在低吟浅唱,为这湖光山色献上了最柔美的和声。
湖水如镜,倒映着碧空如洗的天幕,飘逸的云朵,仿佛仙子的眼眸,深邃而神秘,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游船儿在湖上悠悠荡荡,仿佛在聆听古老的传说,又似乎在追寻那遗失在岁月长河中的梦境。
抬头远望,浩渺的湖水与若隐若现的西山相映成趣,宛如天地间的水墨丹青在此交汇。成千上万的红嘴鸥从北方迁徙而至,宛如画卷中的点睛之笔,时而在浩渺的天空中翱翔,时而又在湖面上轻盈戏水,有静有功,有声有色,为滇池注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游友们似乎忘记了劳累,忘记了沧桑,不辞辛劳,风情万种,一个劲地在湖边摆Ps,炫风情,留靓影,你拍我摄,你飞我跳,热闹喧哗……直到精疲力尽,才移步换神,去往海埂公园。
海埂,东起盘龙江入湖口,西与西山相对,长约3.5公里,横亘于滇池。它是由盘龙江、东白沙河等河流携带来的大量泥沙与西南风形成的湖流共同作用堆积而形成的。河流与湖流仿佛作对抗“游戏”,一个带着泥沙往西南跑,一个由风推着往东北行,从而堆成了这道堤埂。
至清朝中叶,因水位继续降低,“海埂”,才逐渐露出水面。堤中有一条缺口成为航道。海埂便成了划分深海区与浅海区的天然界线,埂以北,称为“草海”,水面不足全湖面积的3%,最大水深约5米;以南为滇池主体,称为“外海”。西端渡口原建有一庙,称新庙。民国期间,公生大药房曾泽生曾在海埂建中西合璧海滨别墅,之后海埂渐成风景区。
1970年“围海造田”后,海埂的东北面已成大片田地,海埂名存实亡,不再是海中之“埂”。1980年后部分田地退田还湖,另一部分地被建为云南民族村和大型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在海埂公园的栈道上,来来往往,游人如织,三五成群,摩肩接踵,在湖边漫步,在步道散心,在树下谈情说爱,在水边风情万种,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下午6点半,我们终于回到了下榻的酒店,胡吃海喝,大块哚噎,酒足饭饱以后又去了昆明花市,欣赏了昆明夜景,结束了昆明的行程!

图片

睡在床上,横竖睡不着,于是写游记,写诗,诗曰:
一、昆明印象
游弋昆明格外馨,滇池美景赛银屏。
夜观花市风尘展,妩媚光鲜诗意盈。
二、游滇池有感
下流浅狭总成因,美韵风尘展后昆,
旅客翩翩来打卡,情怀袅袅诉衷言。


——END——


图片
廖伟仁:微名“三闲”,1956年生人,隆回二中三十八班学生(1973年1月毕业),曾任隆回八中、隆回十三中教师,搞过教研,当过局长,任过公司董事长,现退休在家。先后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文科》《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中国土地》《国土资源》《国土资源通讯》《国土资源报》及《估价师通讯》《湖南日报》《邵阳日报》等公开发表纸质文章200余篇。著有《中学语文板书图示教学》《三闲回忆录》《三闲游记》《三闲诗韵》《三闲扯淡》等书,公开发表微刊文章百余万字。事迹入选《语文教坛明星录》、《中华教育名人大辞典》、《潮涌大江流》以及《中国廖氏通书》等。最近两年先后任《翰林国粹》《石鼓诗刊》《竹韵江苏》《竹韵巴蜀》《中诗报优选刊》等诗刊的名誉主编,副主编,刊物顾问。并在这些刊物发表诗词曲赋联对近千首(篇),诗词评论百余篇。


阅读 551 1
分享到:
关注隆回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