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3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醉美隆回西群关于读书的事情展开了多维度的讨论,不同观点,不同视角,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有网友开场白: 你若读诗书,风雅自然来!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有网友就站出来说:君不见,大把的本科生硕士生送快递送美团外卖。工作难找,就业不易,工厂招聘的都说:85年以上的可以走了,毕业就是就是失业的大有人在。
马上就有像宁博导、戴博士这样的人出来反驳:读书怎么没用了,博士毕业,去求贤若渴的广东,成果好点至少38万年薪。乡里乡亲,我们要多宣扬多读书。研究生送外卖也是暂时的选择,如果没有读书,这个是唯一的选择。。。。。我的毕业博士生,在深圳创业获得人才计划,深圳市每年50万元税后补贴,连续5年,还不用考核!
我最近跳槽去广东一所普通本科一本高校,给50多万年薪,100多万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直接给编制,所以大家还是加油读书吧!
读书怎么可能没用,我师兄现在深圳,深圳市补助+高校待遇,年薪税前100万左右。很多说读书无用的人,基本不在读书阶层,体会不到读书的好处。
法制报的周记者坦言:在大学里,我主张不死读书,专业无关重要,除非你走技术研究这条路,那专业学习很重要。其外,那在大学里读书学习是学习看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大学里学理科,学习的是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方向。但是现在从事文科的工作。
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宁校接着话题聊道:楼上一帮大伽,都是教书出身,从农村走出来的,不读书哪有今日至于北大毕业卖肉,仅是个例,不可做为引证。
读书的目的,在于崇德明理求知,内外兼修有的人从小读书,少年得志;有的人老来读书,大器晚成。很多的老板,成功了再读书,捞个大学文凭,也一样可贵!终身学习,对任何人都有益。
你见过的向长江老板,虽出身武夫,但能掌管这么大企业,出席那么多高规格会议,接受那么多采访,不读点书能行么?习文习武,必先习德,这话没错。
有的人先读社会这本书,成功了再读文化这本书,先后顺序不同而已。历史上刘秀和朱元章两个特例,但他们有统帅的天赋,有勤奋、顽强的意志,也有战前马后和执政以后勤勉的学习。。。。。
党报头条戴主编、记者表述:现在这社会,农民工子弟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学历虽然是一块敲门砖,没有学历,你只能去打螺丝。尤其是我们农民工子女,没学历,没一技之长,基本上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我父母也都是农民,深有体会,挣钱不易,大家还是多读书吧,改变命运。。。。现在你初中没毕业,想去当兵那是不可能的,去年整个隆回,高中毕业的学生当兵指标只有8个。这社会,走上社会后,不管发展的怎么样,有学历和没学历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隆回进修学校廖老师: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今天是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倡议大家都爱上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做好孩子的榜样。一个家庭,家长爱上读书,孩子与书为友,亲子之间能够一起读书,一起聊书,这是家庭生活中最温馨最浪漫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一件事。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人才培养和选聘人才,皆因读书起。从历朝科举考试选用人才,到新时代高考竞选人才,能金榜题名突围名校的都是十年寒窗饱读诗书耐住寂寞坚持到底的读书人。我赞同,读书有用,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既能治愚,还能拒穷养心。
自古至今,读书人皆明理晓是非。进入社会,入职岗位,有人沾上腐瘾,既害己害人,又败家辱国。这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有自身的贪欲,也有外因的干扰。除去少部分人的反面案例,大部分读书成才者都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发展人类进步做贡献,同时让自己受益,为家庭争光,为家族添彩。

读书是好,但要读好书,另外还要教育读书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一个宁博认为:“积德行善,培养优秀的品格”比“读书重要”。风水第三,积德第四,读书第五。
精彩的聊天记录太多,不一一累述。
确实,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因为品德不行,最后走上一条不归路,读了也是白读。还有个别人读了一个电大、函授之类的也走上了级别高的领导岗位。有个别没有读多大书的人也当上了大老板。。。。
这毕竟是小概率的事情,在社会越来越发达,制度越来越完善的今后,这种概率只会越来越少。
人虽然有命运、八字之说,在五千年的文化也有一席之地,但我觉得, 生辰八字是固态的风水,后天努力是动态的风水,拿一手好牌不一定能够和牌,也许会湖杂和,也要靠动态的努力去激活固有的好条件。不知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希望以此读书日为契机,我们隆回人多读书,读品德高尚的书、读探索宇宙深处的书、对社会有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