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隆回资讯隆回文学 隆回刘新军 | 父亲是个好人

隆回刘新军 | 父亲是个好人

醉美隆回西 2023-08-29 10:37

父亲是个好人

文:刘新军

今天,父亲九十岁大寿,我们在武邵芙蓉楼酒店给父亲举行了九十岁寿宴。父亲本来是四月初八生日,因为春节,所有亲人都在家里过年,正好适时适事,生日办得热闹,我们把父亲九十岁寿宴提前至正月初三。今天,父亲看到我们一大家子四世同堂70多人的热闹场景,父亲很高兴也很幸福。
我父亲是村里公认的好人,一辈子都与人为善。父亲从来没与谁争过架吵过嘴,遇事总为别人想,左邻右舍谁有困难,父亲总会尽力帮忙。父亲的口碑在我们方圆几十里是极好的,每当我向别人介绍我是石窝冲××的儿子时,别人就举大拇指称赞我父亲,数说我父亲这也好那也好。我听后,感到非常自豪。
父亲年轻时,到外地修过马路筑过铁路。合作社成立时,父亲就在村里担任中队长,后来当了村大队长,也算是村基层干部,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着自已的青春。
父亲是共产党员,今年50年党龄。多次被评为村、乡镇优秀共产党员。父亲每时每刻以党员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1999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父亲告诫我∶“党员要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多做好事、做个好人”。这是多么朴实的准则。父亲对党很忠诚,党会从没缺过,春节前,天气很冷,我劝他请假别去了,快90岁的父亲仍然坚持到村委会参加党员大会。

父亲喜欢为村民做实事。
1973年,父亲主管修建了村小学。当时村里的小学办在半山腰的庵堂里,这庵堂四面透风,上面漏雨,并且是土砖房,不安全。村里决定拆庵堂建学校。庵堂没有了,学生就没有教室。父亲就把教室寄到我们家里。我还记得我家堂屋是二年级,厢房是一年的,二叔与满叔相连的堂屋是三年级。这样的布局一直延到新学校建成。
1975年,原沙子坪公社成立乡园艺场,公社调父亲去园艺场当书记,在这里,父亲贡献了他的半辈子,带领几十号人马,把一片几千亩杂草丛生的荒山,变成了一片收入可观的桔子园林。当时的园艺场生活很火热,种桔子,种辣椒,种西瓜,种桑树养蚕,养猪……桔子丰收时,满眼是黄灿灿,拉桔子的车辆绵绵不断。我和弟妹们的少年时代,大部分都在园艺场度过的,每天与父亲一起经营着这些果树。这园艺场就是现在银杏山庄的前身。
我们石窝冲水利条件极差,水田基本上靠天吃饭。在1989年,市社教工作队驻进了武邵村,父亲这辈人,趁此机会,连续召开各组组长及村民代表会,研究修电排一事。当时,各家各户都很穷,拿不出钱,不想修,说几千年都过来了,也没饿死。这一年,刚好天大旱,插了早稻后就没下过雨。父亲看到这干枯了的禾苗,很心痛的,于是到各家各户做工作,争取大家支持。
后来得到了大部分村民支持,于是各自筹款。我还记得每人出资200元,加上市社教队带来的扶贫款一共有资金100多万元,联合邻村木塘村部分组一起从资江河引水来我们石窝冲。那时村民全动手,出钱出力,不分昼夜,苦战半年,一条近5公里的标准水渠蜿蜒在半山腰,从田子寨俯视甚为壮观。200千瓦的抽水机,让资江水爬上了扬程80米的山腰,绵绵不断地流向了石窝冲的每一丘田每一块土,那真是甘露。这半年里,父亲从测量水渠位置开始,起早摸黑,在电排工地奋战。挑红砖,扛水泥,抬管道,担河沙,父亲每次都在这些队伍之中。电排修好后,每逢天旱,电机一响,水流不断,每年都是丰收年。
父亲80多岁的时候,还是村里老人协会主要理事之一,每年要组织村里的主要村民代表和老人协会成员一起去看望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给老人们送去祝福和党的关怀。村里修基跟路,硬化村道,他都走在别人前面,总是拣重的干。


父亲是个大善人。
记得多年前,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沿着320国道,走到了石窝冲,迷路了。我父亲把那小孩留在家里,因为那时通讯不发达,没办法,只好等小孩家里人来寻。直到一个月后,孩子父母找到我们这。孩子父母对我父亲十分感激。
父亲有四兄弟,父亲排行老大,他们四兄弟从来没吵过架没红过脸,相亲相爱互相帮衬。我满爷爷有四个女儿没有儿子。这四个女儿出嫁以后,满爷爷的赡养问题,就由父亲四兄弟承担,父亲总是教育我们要像对待亲爷爷一样对待满爷爷。满爷爷的小女儿,也就是堂姑姑,嫁在邻村,我们像待亲姑姑一样人情来往。后来,这小姑姑被人拐走远嫁他乡,父亲他们到处寻找,没有着落。十几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过去了。
几年前,有人说,县城人民医院附近有一个乞讨人员像满爷爷的小女儿。我父亲四兄弟随同堂弟一同到县城寻找,果然是。原来她早被后面的男人抛弃了,流浪街头,一个月前被货车压断了一条腿,从膝盖处截去了,只能爬在地上走,生活不能自理。那肇事司机逃逸,当地民政局把她当乞讨人员送到医院治好了伤,根据她的口述把她送到了隆回县城。
父亲把她接回了家。联系她原来的男人,那男人说户口早注销了。没办法,只好找政府,把这个小姑姑的户口重新落到我村,给她找安身之处。我母亲和晚婶经常去照顾她,给她送饭菜。父亲每次到外面吃酒席,总是惦记着她,给她打个盒饭回去。
父亲在村里德高望重,说话掷地有声。村子里邻居矛盾,兄弟争吵,夫妻打架,都要请我父亲去,只要父亲出马,天大的纠纷都能化解。父亲那些朴素的处世待人的道理,每个人都能接受,比如长兄为父,事事可让弟弟,兄弟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比如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处的好,外出都无需关门;比如夫妻吵架子女看样;比如子孝父母天经地义;比如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评理地方……院子里的红白喜事,都要请父亲去压阵,现在还是如此。别人说,只要看我父亲在场,做起事来才稳心。
父亲杀猪也很理手。每到腊月,从初一到二十六每天要杀几头猪,平时红白喜事,整个院子的人家都请父亲杀猪,父亲不收工钱,全是帮忙。好心的村民有时就给一两斤肉表示感谢。
父亲是村里的大厨师傅。父亲炒出的菜合众人的口味,村里的红白喜事办酒席,都要请父亲去主厨,父亲也从来不收工资。父亲做的那红烧肉,那扣肉,那卤肉,那油煎豆腐,那青椒水煮五花肉,吃起来真是倍儿爽,如今想起来依旧垂涎三尺。
父亲很勤劳。父亲常说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他与牛同一天过生日,是个牛八字,是个累八字,所以一辈子像牛一样不知疲倦的劳动。
父亲年轻时,当生产队队长,每天天朦朦亮就吹哨子喊队员出工。农忙季节,父亲总说早起三天抵个工。刚下放食堂那一年,有一个政策,谁挖到的荒土就归谁耕种。有一个晚上,刚鸡叫,父亲以为快天亮了就喊着母亲起床去开荒,结果他们挖了一亩多荒地,天还没亮,这才知道可能是还没到半夜他们出来了。
在园艺场工作时,他每天带着我们顶着烈日给桔子树锄草松土。太阳越烈,父亲越要锄草,父亲说这样才能把杂草晒死,并且还规定每人每天锄二十棵桔子树面积,那紧实的土块把我们的手磨出了血泡磨出了茧。那时我们真有点恨父亲,而现在想来,还真很感谢父亲,让我们也养成了劳动的习惯。
父亲是村里公认的好人,但在我心里,他更是一个优秀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是一个可亲可敬的父亲。
父亲从来没打过我。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到院前的水库洗澡,父亲知道了此事,他找了根竹条放在餐桌上,让我跪着,父亲告诫我说∶“这水库淹死了好几个人了,”他一个一个数着,“死了的人要找替身的,你怕不怕,还去不去?还去就打死你!”竹条抽得啪啪响,不是打在我身上,而是打在桌子上。我当时吓懵了,此后再也没下过水塘。
父亲很重视我的。我读初中时,院子里的同龄小伙伴都缀学,在家做泥瓦,当时做泥瓦很挣钱。我也不想读书了,想做瓦为家里挣点钱。父亲不准许,我只好一个人背着书包去沙子坪中学读九年级。读高中时,父亲每月要走路来学校给我送一次大米,还带点猪肉。
高中毕业时,我没考上大学,父亲没有责怪我,劝我再复习一年。可惜我没有尽到责任,半途而废,就回村里当了一名小学教师。这一直是父亲的一块心病,直到我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当上了正式老师,父亲才欣心地笑了,夸我女儿了却了他的心愿。风,无声,吹绿了大地,爱,无言,滋润了心田。父亲的爱就这么简单。
父亲很宠我的。有一次,母亲带着我一起去地里摘棉花,母亲摘了一篮子的棉花,抱着我背不动棉花,就拉着我,叫我自已走,我不愿意,边走边哭,到了生产队的仓库晒谷坪,母亲放下棉花也放下了我。母亲一松手,我就大哭着又跑到原先不抱我的地方,要母亲重新背我回家。母亲没有生气又重新把我背了回来,整个生产队的人都看着我和母亲大笑,父亲也在场,看着我笑,没有打我。这是我童年的一个典故,在院子里流传着。
父亲很爱我的。记得2004年的一天半夜,我眩晕了爬不起床。父亲在家坐立不安,大清早就叫小弟用摩托车送他来隆回陪我去医院。两天不见好转,父亲要我回乡下老家,第二天凌晨五点父亲就去茅根冲问仙。当晚,父亲就请院子的法师,信迷信驱赶缠身鬼魔。
说来也怪,后来,我身体慢慢康复了。每当我伤风感冒时,父亲就从野外扯回四季葱柑子叶车前草金银花藤萝卜和上两个鸡蛋用老稻谷草烧开,然后用熟透的鸡蛋白包着一块袁大头银元在额头上脖子边趁着热来回烫,烫四五回后打开包一看,银元上有红的绿的,红的代表体内有火,绿的代表体内有风。一直烫到银元上没有颜色了,就说明把体内的风火祛掉了,感冒立马就好了。父亲总陪在我身边直到烫好为止。
我家是个大家庭,我们三兄弟四个姐妹共七个,父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七个养大成人。责任制之前,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吃了上顿愁下顿。父亲总想办法让我们吃饱,把好吃的留给我们。
记得父亲每次到公社去开会,回来时带着一包红烧肉。那时,开会管饭菜,每人一份红烧肉,父亲舍不得吃,就找张报纸包回来给我们吃。于是我们总是盼望着父亲去公社开会。

二弟开拖拉机那段时期,到外面去给别人拉货,父亲每晚总要等到二弟回到了家,才会安心睡觉,有时候还到马路边去等。
小弟开公交车时,父亲总教育小弟待人要好,待老人要好,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注意安全,晚上回来了,一定要来老屋报个平安。小弟图方便,就给父亲买了个手机。
我家有四个女孩,父亲择婿标准有三个:一是要有饭吃,二是要有水喝,三是要有柴烧。因为石窝冲少粮缺水没柴火烧。父亲不要女婿家的彩礼,但有一个硬指标,必须待她的女儿好。如今,我的三个姐姐、一个妹妹的家庭都儿孙满堂,幸福美满,儿女都有出息。我真佩服父亲择婿的眼力。每当女儿出嫁时,父亲总要告诚女儿要待婆家父母如亲生父母,待婆家兄弟姐妹如亲兄弟姐妹,要相夫教子、夫妻和睦、相敬如宾。
父亲选择儿媳妇的标准只有一个∶媳妇的父母在院子里的口碑要好。这个很难把握的,于是,父亲派母亲到对方的院子去暗访,一次两次不放心还要访很多次。我岳父第一次到我家做客时对我说,我母亲到过他家几次了,他认得。父亲选的三个儿媳妇,个个贤慧、孝顺。这么多年了,从没与父母吵过嘴,妯娌之间也和睦相处。
今天,我端详着年迈的父亲,白发苍苍,满脸黑斑,行动迟缓。我鼻子一酸,泪已满面,感觉到父亲真的老了。
好久以前,我就想为父亲写点什么,但不知从何写起,怕自已笔拙写不出父亲的好。今天,父亲的九十寿宴圆满结束。静下心来,句随心走,言不成文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母之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最纯洁的。父母的品格是儿女的榜样。父母对我们的爱,作为儿女,我们倾其一生也无法报答!今后,带着儿女常回家看看,多与父母聊聊家常,多与父母通通电话……
行文至此,我的眼睛湿了,这辈子我们欠父母的太多太多了。趁父母有生之年,尽我们的最大能力让父母幸福安康!
老父亲啊,有句话,我从未当面跟您说一一能够做您的儿子,此生何其有幸!

2023年正月初三记

图片

作者简介:刘新军,笔名新君,湖南隆回南岳庙镇原沙子坪石窝冲人。高中就读于隆回十中,隆回县东兴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隆回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喜欢读书与写作。在《小天使报》、《邵阳日报》、网络平台发表作品30余篇。


阅读 774
分享到:
关注隆回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