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邵有个石窝冲
文:刘新军
(一)引子
石窝冲,老土的一个名字,四十八条冲,石窝冲就是其中之一。顾名思义,石窝冲是石窝窝,石堆堆,石多土少。石窝冲地处武冈州和宝庆府的管辖交界之处,一脚踏两州,民国年间,在建行政村时取名武邵。传说古时候这里属两不管之地,两边政府都没到此处收税粮,当时老百姓称之为无粮冲。原武邵村是南岳庙镇的南大门,离县城最近的行政村。现乡志上记载: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329户,总人口1286人,本村以刘姓人口为主,其他有黄、李、周、焦、戴、蔡等姓氏。耕地面轵650亩,其中水田609亩、旱土41亩。地形以山地、低洼为主,水田大都在山沟中,旱土较少。有小型水库5座,农田灌溉以水库、山塘水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红薯、花生、玉米等 。石窝冲缺土少田,并且土也很薄,粘性很重,粘在锄头上甩都甩不掉。种不出什么庄稼,一年到头收成甚微。石窝冲缺水源,靠天吃饭。改革开放之前,即使是遇上风调雨顺的年境,各家也只能勉强可填饱肚子,如果天旱年境,那可是十家米桶九家空,家家出去打零工。听老辈们说,在六十年代初,红薯藤都和着米糠吃了的,还有枇杷树皮都做了粑粑吃了,能活下来的都是些长命的。 (二)开院祖先不知何年何月,石窝冲的刘姓先祖南夫公公从新化逃荒至莫家洲(现三阁司镇中洲村),娶了一位已有身孕的老婆,连生四子,取名紫大房,大房,二房,和满房。莫家洲三面环水,土地肥沃,但地势低洼,时常遭受洪水的肆虐。四个儿子长大后,南夫公公把紫大房留在莫家洲,把大房移至荷叶塘,二房移至石窝冲,晚房移至木塘的柴山冲。后来紫大房一儿子移往四川。二房智臣公有两个儿子,从中洲移来石窝冲。大儿子住在黄狗渊壳(上对院子老屋场);小儿子怀赞公公住乌泡烈壳(石窝冲老院子),后因地方差,无法维持生活,有一部分逃荒去了绥宁,在九牛塘安了家。晚房一部分宗亲,以船运输为生,从莫家洲划船沿郝水到资江到湘江来到宁乡,有一部分在宁乡花明楼安家定住。
相传,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与我们同族。刘少奇,原名刘绍选,绍字辈就是我们石窝冲刘氏绍字辈。四川和绥宁刘姓回石窝冲认宗的证据是天子山上的灯盏凼,(古坟地)、天师爷爷的"天子庙"及狮子望楼台的龙头石。还有塘内一架塘,踩着古塘问古塘。院内有大白石,屋后有口四十八层台阶大水井。上世八十年代,石窝冲刘正隆,去绥宁九牛塘,就是讲出该典故,九牛塘刘姓宗亲说,是家里人到了,在九牛塘住了2个月。石窝冲宗祖怀赞祖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宗洪,可能去了绥宁;小儿子叫宗庆。宗庆宗支延续的后代住石窝冲。在刘氏族谱上只能看到名字,生卒不详,葬何地不详。从十一世到十五世只一笔带过,现在石窝冲祖坟上的最大辈份的是信足公公和信海公公,葬在屋门口祖山上。每年清明,刘氏宗族的子孙们都要给信足公公和信海公公扫坟挂青,以示拜祭。先祖怀赞公公带着两个儿子来到石窝冲时,这里地势高,离资江有五六里远,荒无人烟,古树林立,他靠着一棵大檀树扎了个茅草屋,据说那檀树五六个人手拉手也抱不住,直到解放后大炼钢时才砍下来做了炼钢的燃料,当时我们的爷辈们,都抱着大树大哭,祈求祖公祖婆们免后辈们的不孝。宗庆公公他们在石窝冲开了很多水田,垦了很多荒地做旱土耕种。石窝冲风水好,后面为大寨垴,向两旁延展了两道山梁,形成两条龙脉,右龙脉直饮郝水,左龙脉沿垅港直插芙蓉山脚出东方入辰河。洪庆祖公把房屋建在两龙脉中间平坦处,坐北朝南,子山午偏东向。宗庆公公在这安家后,人丁兴旺,子孙发达,世代也过得安宁、幸福。(未完待续。。。。。。。)作者简介:刘新军,笔名新君,湖南隆回南岳庙镇(沙子坪)石窝冲人。高中就读过隆回十中,隆回县东兴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多次被评为隆回县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喜欢读书与写作。在《小天使报》、《邵阳日报》、网络平台发表作品30余篇。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醉美隆回西 ,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隆回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200664305@qq.com)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隆回8名干部,拟任新职
隆回三阁司镇石笋小学,真的厉害!
全网紧急扩散,寻找隆回籍烈士廖保林,让英雄魂归故里
隆回二中杰出校友罗礼平,已赴任黑龙江省纪委副书记
隆回范平军、隆友才,全省表彰!
国家级非遗:花瑶呜哇山歌隆回非遗
魏源温泉旅游景点
人口经济隆回概况
快巴、红钢纸介子三雄电子
滨海真空:干式螺杆真空泵滨海真空
重负荷车辆齿轮油宏源石油
免责声明:本站资料除作者特别声明原创之外,其他均来自网上,若侵犯你的权益请告知,本站获通知后将立即删除!联系QQ:200664305
Copyright © 2005-2025 隆回人网 ICP证:湘ICP备2022017615号 粤公网安备441900020078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