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隆回资讯隆回新闻 廖金求 | 天龙山下古石桥,连接历史与未来

廖金求 | 天龙山下古石桥,连接历史与未来

醉美隆回西 2024-10-15 16:26

天龙山下古石桥

文:廖金求

说起横板桥镇车田江古石桥,就不得不提西洋江。
千百年来,西洋江水从小沙江的崇山峻岭之中奔腾而出,源于沙木坪,汇聚白马山周边的涓涓细流。
图片
从黄花脑、隔鱼洞、源江湾,木瓜山水库途经大水田、苏河、张家庙、碧山进入洞口醪田,然后转个弯进入横板桥境内,在横石湾由于两座大山(马颈国和马脑壳)的阻绕,在此摆个S造型后经车田江石板桥,过清水塘,由于罗祖山等石山的奇峰屹立,西洋江便逆流而上,途经南岳庙后在青龙庵进入洞口县,最终在石江镇双江口平溪江,全长89公里。
在巍巍的天龙山脚下,阡陌纵横的田野边,有一座石板桥连接两岸。这就是车田江的石板桥。
古石桥位于横板桥下游。西洋江经过黄石湾后,水流大大减缓。然后水流摆个S形后,经过嘣石潭和鸬鹚潭后,河床逐渐宽阔起来。河两岸都是廖姓人家,从廖颜族谱上得知,廖家在河对岸有很多田地,应该是廖颜氏倡议,联合胡姓、肖姓等周边姓氏修建的。
图片
据武冈州志记载:车田江原名车林桥,大概是以此石板桥命名的吧。后来,我们廖颜氏制作了很多水车,在桥下面拦河筑堤,以西洋江水经水车灌溉良田,故名车田江。
清光绪年(1875-1908年)早期,廖颜氏先祖为开垦河对岸田地的便利,决心修建一座连接两岸的石板桥。当时请了武冈州(现洞口县石柱院子)名师廖姓石匠师傅,开凿河对面株木山后边神里院子的樟树山(现为柏树山)的大层子石板修成。
由于年久失修,上世纪60年代维修高桥时由磨石潭的王石匠师傅等,在南天坳在山开凿石料,都用人力牵树托运至河边,然后大家齐心协力修建而成,以东西向横垮车田江。因为捐款众多,主事者特意在桥头立了两块宽三尺,离七至八尺的功德石碑,后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修老横板桥水轮泵,被抬去架了卧管拱桥,现还可见。
当时修桥的都是能工巧匠。由于年代久远,有的石墩上还长了穿鱼用的杨李树,一个桥墩上还刻有”车田”两个字,两个矮墩上还刻有仙牛图案。自光绪年间修桥以来,水冲坏了再修,修好又冲坏,冲坏再修,如此反复,共计十二次之多。也见证了车田江人民自强不息,爱惜家园的拼博精神。
这座桥,应该是古驿道的一部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横板桥是1956年通车的),这里一直是交通要道。由近及远,从东到西,从宝庆到云贵川。蔡锷父亲在横板桥武安宫开酒坊时,就曾经在此驻足。1935年12月,贺龙的红二军团就在桥头的油铺(榨油的地方)驻军,并在此住宿一晚。在车田江院子还刷了”打倒国民党”的标语。
图片
原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周玉清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隆回十中初级中学求学时,曾步行至此。六十多年过去了,周玉清仍记忆犹新。记得小时候,南来北往人员络绎不绝,每逢横板桥赶场,从南岳庙、长铺子、洞口石江、黄桥等地很多商贾和路人都从此桥进入横板桥老街。而我们许多的廖颜先辈们,在湖广填四川的一百多年间,更是从此桥走向了云贵川的大舞台。
车田江石板桥是西洋江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桥,至今仍然是连接两岸、方便人们来往劳作的唯一通道。伏在江面的桥似一只巨形蜈蚣,爪子是抓入水中的石墩,身躯是一节一节的石板。桥长约100米,36个箭形石墩(包两边波岸共有39个桥墩)稳稳的嵌入水中,向上的一方是箭头,这样可以减少水流的冲击,36块大石板桥面镶嵌入石墩,十分牢固。石板仅高过水面,河水恰能流过。
岸上一株200多年的古柏树(县文物保护)曾经繁茂的枝叶泛着枯黄,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高大挺拔的树干静默矗立,偶尔有小鸟掠过枝桠。清澈的小河淌水,经过冬霜的洗礼,更加清澈通透,如吴均先生云:“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石板桥也是车田江院子和附近乡亲们洗衣、洗菜和家事交流的场所。每到清晨,捣衣声、水声、私语声,声声入耳。而石板桥,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见证着欢歌笑语、岁月变迁。
图片
西洋江在隆回境内有三座石板桥。横板桥老街的石板桥由于大水的冲击,早已毁灭在滔滔的江水中。南岳庙许家石板桥没有车田江桥雄伟,壮观,早已成为县文物保护单位。而现在仍然发挥巨大作用的车田江石板桥,却默默地躺在西洋江怀里。但古石板桥早已声名远扬。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网红、摄影家来此打卡,观光。或许在他们心里,石板桥早已成为他们心灵的驿站,精神的寄托……


阅读 56
分享到:
关注隆回人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