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隆回资讯隆回文学 陈友谅足迹—— 仙人石

陈友谅足迹—— 仙人石

隆中队 2023-10-14 10:12

陈友谅足迹——仙人石

在隆回西北麻塘山乡兴屋场村境内,从乡政府往青山方向走约2公里,有一岔路口,从左向山上走约300米,有一百余平方米的小坪,小坪中间有二块石头,其中有一块高约1.5米,长约2米,底宽约1米的不规则石头,上有两个清晰可见的脚印,脚印长约40厘米,宽10余厘米;另一块石头高约2.2米,长不足2米,底宽约1米的不规则石头,在其顶部有一个长30余厘米,宽10余厘米,深达4厘米的脚印。在这两个石头上,还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小眼。

当地人都认定,这3个脚印是陈友谅留下来的,石头上的小眼是陈友谅的眼泪掉在石上溅起的。

图片

(坐落在隆回西的陈友谅雕像,威风凛凛,目光如炬)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荆州洪湖人。出身渔家,饱尝生活艰辛。自幼崇尚武艺,至元六年(1340)五月,到玉沙(洪湖)县城考试武科,虽"神力"过人,但名落孙山,只被任为录事。至正十年(1350)八月在洪湖率渔民千余人起义,到至正十三年已有二万余人。后投靠徐寿辉,被封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兼都元帅。至正十八年至十九年,利用元军主力在北方与红巾军作战之机,加紧扩充地盘,使其领导的南方红巾军已拥有湘、鄂、赣以及皖、浙、闽部分地区。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派人在江中沉杀了徐寿辉,于江州(九江)称帝,国号汉,年号大义。随即统军沿江东下,攻打朱元璋的据点应天(南京),因部下或自立为王,或被敌重金收买不战而降,只得放弃江州退都武昌。后经两年的准备,于至正二十三年五月率两湖军马25万(号称30万)并战舰500余艘进攻洪都(南昌),历85天久攻不下,后遭敌火攻,且被切断退路,被迫水上突围,陈友谅的座舰搁浅于泾江口(九江口),在换乘小船出舱指挥战斗时不幸被流箭射中头颅而死。

但在麻塘山民间又是这么一种说法,陈友谅在溆浦红岩岭与朱元璋进行了一场恶战,陈友谅不敌朱元璋,便要他的儿女们先行逃亡,他与部属仍在那里死顶硬扛。待儿女们东逃至深山老林后,他仍不放心,又单人独骑来到此地。只见他纵身跃下战马,用力一蹬,这一尊石头顿时入土三尺,成了如今这一尊矮一点的石头。心急火燎的陈友谅无法看清儿女们的行踪,于是又纵身一跃,单脚跳上另一尊更高的石头,这一尊石头同样入土三尺。这时他看到三个女儿退马上山,儿子策马南逃,他仰天长嘘了一口气,泪水禁不住往下滴。

这一切被路过的樵夫看到了,樵夫放下肩上的柴,前往说道:客官,我看你天庭饱满、天阔方圆,当有诸侯帝王之相,怎么跑到这穷乡僻壤来了?

陈友谅摇头不语。

樵夫又说:我看你的样子,不象是大山中长大的,倒象是大湖大江边长大的。你哭得如此伤心,想必是舔犊情深?但一个人活在世上,不仅要关爱儿女,还要关爱下属、孝敬双亲、疼爱夫人。

樵夫见他仍然不语,便仍想寻找共同语言开导他:客官,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既上山打柴,也曾放过排到益阳、武汉,喝过洞庭湖和长江的水。我现在就打个谜语让你猜:

想当年绿鬓婆娑,看而今绿少黄多。自从入郎手,历经了多少风波,受尽了多少折磨。莫提起,提起泪洒江河。

是竹篙。陈友谅回答道。他联想起自己如今妻离子散,泪水象冰霰一样飞溅下来,打得石头乒乓作响,把石头溅起了一个个小眼。

陈友谅向樵夫做了一个揖,一语双关:请多关照。

樵夫说:祖上传我相面密诀,我相客官有帝王之相,但未必有帝王之命。恕我直言,客官一路上多保重!

陈友谅闻得此言,暗暗吃惊:想不到这大山之中竟有如此高人!他如实相告:我乃汉王陈友谅,我死不足惜,只是儿女们年幼,令我牵挂。言毕,抱头痛哭,如虎啸山涧。

拜托了!陈友谅纵身一跃,掉转马头,义无反顾,向江西鄱阳湖飞奔而去,直至与朱元璋决一死战。

如今,这两个石头已被当地人妥善保管,原来的坪里盖上了数间瓦房,被当地人称做庵堂,石头位处殿内中心位置,当神物一样供奉起来,神龛正中央是陈友谅和他的三个女儿的塑像。

(来源:隆中队)


阅读 710
分享到:
关注隆回人网
返回顶部